您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山东、安徽等20多省大批项目来了!水泥需求获支撑 
 日期: 2024/2/22  阅读次数: 97  来源: 水泥网APP   
 
截至目前,国务院已接连批复江苏、广东、山东、福建、湖南、安徽、江西、河北、山西、吉林、宁夏、海南、浙江、广西、内蒙古、贵州、青海、黑龙江、四川、云南、甘肃、陕西、长江经济带等23地《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规划》是对各省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
各地《规划》中均指明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向,随着各地基建项目的落地与实施,将有效提振水泥需求。
江西

《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于2023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2024年1月1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规划范围包括省域行政辖区内全部国土空间。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江西省未来建设方向
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

铁路、公路、机场体系布局:


保障立体交通网建设。
衔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民用航空网络建设,优化普速铁路、国省道网络布局,加快构建全省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到2035年,规划铁路总里程8000公里,高速铁路总里程36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总里程10000公里以上,普通国省道总里程20000公里以上,高等级航道总里程约2000公里,实现铁路网覆盖全省90%以上县(市、区),民用机场1小时交通圈覆盖90%以上的县(市、区),高速公路市市有绕城、县县双高速,乡镇30分钟上高速。
广东省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
1月1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规划》对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总体安排,是一定时期内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是编制省级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和市县等下位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依据。
《规划》范围涵盖广东陆域行政管辖范围及省管辖海域范围。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未来建设方向
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
三横:
1.沿海通道:自福建进入广东,经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惠州、深圳、东莞、广州、中山、江门、珠海、阳江、茂名、湛江,至广西。
2.沪广-西江通道:自福建进入广东,经梅州、河源、广州、佛山、肇庆、云浮,至广西。
3.汕昆横向通道:粤北生态发展区横向通道,经河源、韶关、清远,至广西。
六纵:
1.京港澳通道:自湖南进入广东,经韶关、清远、广州、东莞、深圳、佛山、江门、中山、珠海,至香港、澳门。
2.京深港通道:自江西进入广东,经河源、惠州、东莞、深圳,至香港、澳门。
3.粤贵川通道:起自粤港澳大湾区,经珠海、中山、江门、广州、佛山、肇庆,至广西,连接成都。
4.粤湘渝通道:起自粤港澳大湾区,经珠海、中山、江门、广州、佛山、清远,至湖南,连接重庆。
5.二湛通道:自广西进入广东,经湛江,连接海南自由贸易港。
6.粤东北上通道:起自汕潮揭地区,经汕头、潮州、揭阳、梅州,至江西。
两联:
1.汕尾北上通道:经汕尾、河源。
2.粤西北上通道:经湛江、茂名
山东

《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
1月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印发《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本规划范围为山东省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国土空间,包括陆域国土和省管辖海域。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向

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贯彻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加快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统筹融合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0
1
“四横五纵沿黄达海”网络化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四横”综合运输通道
1.鲁北通道,起自东营,经滨州、济南,至德州,横贯全省北部,是环渤海地区重要通道。
2.济青通道,起自青岛,经潍坊、淄博、济南,至聊城,是国家京藏走廊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银川、西宁、拉萨路径的组成部分,横贯全省中部,东向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西向连通华北地区,并延伸至西部腹地,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轴。
3.鲁中通道,起自青岛,经潍坊、淄博、济南、泰安,至聊城,是全省连接中原经济区的重要通道,是晋中、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
4.鲁南通道,起自日照,经临沂、枣庄、济宁,至菏泽,横贯全省南部,对外连接淮河生态经济带和中原经济区,是连通黄河流域和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
五纵”综合运输通道
1.沿海通道,起自滨州,经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至日照,是国家京哈走廊沈阳经大连至青岛支线、京津冀-长三角主轴天津港、上海港沿海海上路径的组成部分,串联海洋强省建设主阵地,是连接京津冀、长三角和东北地区的重要通道。
2.京沪辅助通道,起自滨州,经东营、潍坊、日照,至临沂,是国家京津冀-长三角主轴北京、天津、潍坊、淮安、上海路径的组成部分,是全省北连京津冀、南通长三角的重要通道。
3.滨临通道,起自滨州,经淄博、莱芜,至临沂,纵贯全省中部,对外连接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是华北、华东沿海地区南北纵向的重要通道。
4.京沪通道,起自德州,经济南、泰安、济宁,至枣庄,是国家京津冀-长三角主轴北京、天津、沧州、济南、蚌埠、上海路径的组成部分,纵贯全省中西部,是与京津冀、长三角连通的主要通道。
5.京九通道,起自德州,经聊城、济宁,至菏泽,是国家京津冀-粤港澳主轴北京、雄安、衡水、阜阳、九江、赣州、香港(澳门)路径的组成部分,纵贯全省西部,连接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省西部地区连通南北的重要通道。
“沿黄达海”综合运输通道
沿黄达海通道,起自东营,经滨州、淄博、济南、德州、聊城、泰安、济宁,至菏泽,连通中原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0
2
“八纵六横”高速(城际)铁路网布局方案
八纵
纵一:青荣城际铁路、青盐铁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莱阳至蓬莱铁路
纵二:青岛至平度至莱州铁路、青岛至日照至盐城高铁
纵三: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潍坊至宿迁段、日照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
纵四:滨州(东营)至淄博至莱芜至临沂铁路、临沂至连云港铁路、淄博至东营铁路、济南至莱芜高铁
纵五:石济客专、济枣高铁、枣庄至新沂(徐州)铁路、济南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联络线济南至商河段
纵六
纵七:济南至济宁铁路、济宁至徐州铁路、梁山至济宁至商丘(徐州)铁路
纵八:京雄商高铁山东段、德州至聊城铁路
六横
横一:潍烟高铁、德州至商河铁路、济南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联络线商河至滨州段
横二:济青高铁、济郑高铁山东段、潍莱高铁、莱西至荣成铁路、莱荣高铁海阳-烟台方向联络线、黄台联络线
横三:胶济客专、济南(长清)至邢台铁路
横四:青岛至京沪辅助通道至莱芜至泰安至聊城铁路、聊城至邯郸铁路
横五:鲁南高铁日照至临沂至曲阜段、曲阜至菏泽至兰考段、菏泽至新乡铁路
横六:临沂至枣庄、太原至菏泽至徐州铁路

03
“十二纵八横十一射”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
十二纵:烟台-青岛、烟台-日照、新河-董家口、潍坊-日照、无棣-临沭、沾化-临沂、无棣-台儿庄、庆云-枣庄、乐陵-临沂、德州-枣庄、德州-单县、德州-曹县
八横:威海-德州、青岛-武城、青岛-夏津、威海-曹县、青岛-聊城、董家口-梁山、日照-兰考、日照-东明十一射:济南-东营、济南-高青、济南-潍坊、济南-泰安、济南-微山、济南-鱼台、济南-曹县、济南-阳谷、济南-冠县、济南-临清、济南-宁津
联络线:牟平-莱州、烟台-海阳、蓬莱-海阳、龙口-青岛、莱州-青岛、滨州-东营-潍坊、济南绕城二环线、高唐-临清、临清-濮阳、沂源-莱芜、平邑-鄄城、蒙阴-邳州、泰安-新泰、濮阳-阳新、单县-曹县、菏泽-宝鸡、微山联络线、台儿庄联络线、桓台联络线等
机场连接线:青岛、日照等运输机场连接线
港口连接线: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烟台港、青岛港、日照港等港口连接线
04
“5+5+5”国际综合运输通道建设
5条陆路国际运输通道
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尼印、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等5条陆路国际运输通道。
5条海上国际运输通道
完善日韩、跨太平洋至美洲、经东南亚至大洋洲、经东南亚和南亚跨印度洋至欧洲和非洲、跨北冰洋的冰上丝绸之路等5条海上国际运输通道。
5大优势空路航线组群
加密日韩、拓展欧美国际民航直航航线,探索开通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达航线,打造日韩、东南亚、欧洲、美洲、澳洲5大优势空路航线组群。
05
内河航道网布局方案
国家高等级航道
一纵:京杭运河航道(含与小清河连通航道)
两横:小清河航道、新万福河航道
地区性重要航道
徒骇河、黄河、漳卫新河(德州四女寺至大口河口段)、大清河、梁济运河、郓城新河、泉河航道、洙水河、老万福河、白马河航道
一般航道
四新河航道、东平湖银山航道、东平湖老湖航道、郓巨河航道、北大溜河、蔡河航道、湖西白马河航道、西支河航道、复兴河航道、王苏白航道、刘楼河、西单-南阳航道、滕微航道、城郭河、薛微航道、微山岛航道、伊家河航道、陶沟河、侯楼-济铁物流园航道、安济河航道、东鱼河北支航道、东鱼河航道、胜利河航道、团结河航道、秦口河、挑河航道、支脉河航道、绣针河、鱼清河航道、惠河航道、赵庙-夏镇航道、洸府河航道、西泇河航道、沂河航道
06
沿海港口群项目
构建以青岛港国际枢纽海港为龙头,烟台港、日照港为两翼,威海港、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为补充的山东半岛“三主四辅”现代化世界级港口群,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
优化港口功能,合理布局沿海港口集装箱、煤炭、原油、散粮、进口铁矿石、邮轮、液化天然气(LNG)、商品汽车、滚装、铝矾土等主要货类运输系统重要港址。
增强港口供给能力,加强新港区建设,加快老港区功能调整和升级改造。提升港口智慧绿色水平。
07
现代化机场群项目
重点提升完善济南、青岛、烟台、临沂机场的枢纽功能,推进济南机场二期、胶东国际机场二期、烟台机场二期、临沂机场、日照机场、菏泽机场二期等扩建工程,实施潍坊、济宁、威海机场迁建。
有序推进聊城、枣庄、淄博、滨州等新机场建设,研究布局泰安机场,按照国家部署开展德州机场前期研究。
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构建涵盖医疗救护、应急救援、航空旅游、飞行培训、农林作业、城市管理等功能的通用航空服务网络。
08
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加快建设枢纽城市、枢纽港站,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打造东北亚乃至“一带一路”的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推进青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努力培育济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加快建设和培育烟台、潍坊、临沂、菏泽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积极建设10个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加快国际性、全国性枢纽港站建设,打造一批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港站。
江苏省

《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
江苏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印发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苏政发〔2023〕69号):
本规划是对江苏省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本规划范围为全省陆地、内水和海域空间。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未来建设方向
全省主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高速铁路:沪渝蓉沿江高铁上海经南京至合肥段、南通经苏州嘉兴至宁波铁路(含如东延伸段)、沪通铁路二期、上海经苏州至湖州铁路、新沂至淮安铁路、新沂至合肥铁路宿迁至泗县段、潍坊至宿迁高速铁路等。
城际铁路:上海经苏州无锡至常州城际铁路、如东经南通苏州至湖州城际铁路、苏州经淀山湖至上海城际铁路、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等。
市域(郊)铁路:南京至句容铁路西延线、南京至仪征线(含扬州延伸线)、南京至滁河线、南京至马鞍山线、无锡至江阴线、苏州经常熟至张家港线等。
普速铁路:宁芜铁路扩能改造、新长铁路扩能改造、徐菏铁路、宿淮铁路扩能改造等。
铁路客运枢纽:南京北站综合客运枢纽、苏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南沿江城际铁路金坛站综合客运枢纽、北沿江高铁南通站综合客运枢纽、北沿江高铁如皋西站(吴窑站)综合客运枢纽、北沿江铁路泰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盐泰锡常宜铁路泰兴站综合客运枢纽等。
高速公路:济宁至合肥高速公路徐州至苏皖省界段、扬州至乐清高速公路金坛至宜兴段、扬州至乐清高速公路丹阳至金坛段、南京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苏皖省界至沪陕高速段、南京至盐城高速公路、南京至常州高速公路等。
公路过江通道:崇海过江通道、润扬第四过江通道、润扬第二过江通道、靖澄过江通道等。

普通国省干线:104国道八卦洲枢纽至瓜埠枢纽段、104国道睢宁城区段、104国道溧阳段、204国道常熟北段、204国道盐城市区段、206国道徐州贾汪段、233国道淮安绕城段、125省道兴化段、226省道响水段、228省道张家港南段、256省道昆山北段、259省道无锡段、344省道新沂段等。
航道:南通港通州湾港区吕四作业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盐城港滨海港区20万吨级航道工程、乍嘉苏线航道整治工程、秦淮河航道整治二期工程、金宝航线淮安段航道整治工程、德胜河航道整治工程等。
码头:南京港龙潭港区扩容码头工程、张家港海进江LNG接收站项目(苏州LNG储备中心)码头工程、连云港港赣榆港区LNG接收站项目码头二期工程、镇江港大港港区码头扩容工程等。
通航建筑物及枢纽工程:京杭运河淮安四线船闸工程、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疏港航道新江海河船闸工程、芜申线下坝船闸一线船闸改造及配套工程等。
运输机场:南通新机场、淮安涟水机场、扬州泰州机场等。
防波堤:南通港通州湾港区洋口作业区环港码头区防波堤工程、南通港通州湾港区洋口作业区金牛码头区防波堤工程、连云港港赣榆港区南防波堤工程、盐城港射阳港区5万吨级航道北导堤工程等。
福建

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加快发展壮大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提升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水平,高质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福州都市圈发展能级,强化厦漳泉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为积极培育创新走廊提供空间保障,高标准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南平、三明、龙岩等山区中心城市建设,深化山海产业协作,带动山区城镇乡村加快发展,推进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全面振兴。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与周边省份的城镇联动发展,协同共建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完善城乡生活圈,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分区分类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整合优化形成现代化港口集群,构建适度超前、绿色低碳、高效实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湖南

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强化与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动布局,协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中部崛起,对接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三、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协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加强长株潭都市圈一体化布局,促进长株潭、洞庭湖、湘南、大湘西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构建多中心、多层次、内联外通、双向开放的空间网络。
安徽

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三、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布局,保障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和产业创新的空间需求,建立与人口规模和结构相匹配的公共服务配置体系,分类保障产业用地空间,推进城镇空间协同紧凑布局。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依托,加强区域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建立高效快捷现代物流体系,畅通与长三角中心城市连接的交通网络。
河北

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发挥环京津的地缘优势,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建世界一流城市群,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强与山东半岛、中原、山西中部、辽中南等城市群的衔接联动,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三、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强化石家庄都市圈引领作用,将雄安新区加快建设成为高质量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推进环京津、沿海、冀中南、冀西北地区联动发展,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完善城乡生活圈,分片区分类型优化县域村庄空间布局。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
山西

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加强与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功能联动和协同布局,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三、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山西中部城市群协同发展,深化晋南、晋北、晋东南跨省合作,统筹布局区域性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空间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建立高效快捷现代物流体系。
吉林省

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加强哈长城市群与辽中南、山东半岛城市群协调联动,推进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合作,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打造好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三、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设长春都市圈,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激发老工业基地活力。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
宁夏

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三、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强化银川的区域中心作用,完善区域交通一体化布局,引导宁夏沿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形成支撑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强化固原市在宁夏南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县联动发展。完善城乡生活圈,增强城乡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城镇生态宜居、绿色发展。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依托,加强基础设施空间统筹,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
海南

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优质岸线资源管理,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协同布局,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
三、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海口发展能级,打造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核心引领区,将三亚建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功能区,打造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打造城乡生活圈,完善均等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发展空间,形成绿色低碳、宜居韧性、高质量发展的城镇空间格局。构建陆海统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国土空间承载能力。
浙江

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共同将长三角打造成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和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协调布局,加快海洋强省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更高起点更高层次对外开放。
三、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以杭州、宁波都市圈为重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支撑,构建多中心、网络化、集约型、开放式、绿色化的区域一体空间布局,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打造城乡生活圈,均衡布局公共服务设施,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
广西

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筑牢我国西南中南安全屏障,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三、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南宁都市圈建设,积极培育北部湾城市群,提升辐射带动区域开放开发合作的能力,支持柳州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桂林高品质旅游设施水平,推进沿边开放地区边境口岸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健全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生活圈,分区分类优化乡村空间布局。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
内蒙古

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动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加快建设以满洲里口岸、二连浩特口岸为节点的向北开放东、中通道,强化口岸和腹地联动发展,打造联通内外的全域开放平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三、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强化呼和浩特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呼包鄂城市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快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策克等重要边境口岸城镇建设,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聚焦优势领域布局国家级创新平台,为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空间保障,优化农牧区村庄布局,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城乡生活圈,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加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巩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
贵州

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协同推进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滇中、北部湾、长江中游等城市群联动发展,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出新路。
三、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贵阳都市圈一体化布局,积极培育黔中城市群,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升遵义、毕节、安顺、凯里、都匀、六盘水等城市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布局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完善城乡生活圈,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优化村庄布局,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引导优势产业集中集聚,保障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发展空间。完善粤港澳—成渝主轴、沪昆走廊、西部陆海走廊等建设,建立高效快捷现代物流体系和交通运输体系,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青海

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贯彻落实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共建兰州—西宁城市群,加强与关中平原、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力将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三、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着力构建现代化西宁—海东都市圈,提升格尔木市、玉树市、共和县等城市和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县城和特色镇发展,分区分类优化农牧区村庄布局。
黑龙江

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完善面向东北亚开放的交通运输网络,推动口岸集群发展和对外开放平台建设。
三、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设哈尔滨都市圈,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完善边境地区城镇功能布局,分区分类优化村庄布局,科学统筹各类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构建宜居宜业城乡生活圈。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加快建设重要陆路通道、河海航道、能源管道等基础设施。
来源:广东/山东/江苏省人民政府等、中国政府网


 
 
打印 关闭